网文内容
图①: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一名农机手在操作大蒜播种机种植大蒜。王 伟摄
图②:机械化种植前,金乡县蒜农人工种植大蒜。方建兵摄
图③:金乡县大蒜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龙传(右二)与蒜农查看大蒜生长情况。金乡县委宣传部供图
引 子
“无蒜不成席!”酒菜上齐,韩允其抓起一把生蒜,利落地一一剥好,搁在自己面前。小酌一盅,吃口热菜,咬口蒜瓣,“一日三餐,顿顿有蒜。”
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鱼山街道崔口村,因蒜而兴、因蒜而富,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.6万元。韩允其对大蒜格外偏爱,既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也因小蒜头拓宽了村民致富路:过去,崔口村产业弱、底子薄。后来,正是当过3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韩允其领着大伙儿种大蒜、卖大蒜,这才脱了贫致了富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: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。”
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,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、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,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,强龙头、补链条、兴业态、树品牌,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,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”
近年来,金乡县持续推广崔口村大蒜种植经验,打好致富“金蒜盘”:实施规模化种植,着力提升大蒜品质,兴建大蒜交易市场,打造形成集科技研发、保鲜贮藏、精深加工、贸易流通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。去年全县大蒜线上线下市场交易额逾160亿元,带动蒜农户均增收约3000元。在农业农村部印发的《关于推介2022年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典型案例的通知》中,“金乡大蒜”榜上有名。
小蒜头,何以成为致富大产业?近日,记者走进金乡县调研采访。
大蒜新种法
种植走向规模化、机械化、智慧化
夏日,正是大蒜收获、交易的忙碌季节。待到日头偏西,稍感凉爽,崔口村村民赵方斌提上几样凉菜、一瓶白酒,出了家门,径直向韩允其家走去。这些年,有事没事,他总爱找韩允其唠一唠。
“今年收成不错,新蒜价格也好。”赵方斌说。
“是啊,去年咱村每人分红3万元,今年也不会少。”韩允其说,“方斌,你家7口人,光这一项,一年收入20多万元。这日子过得美!”
“这话不假,开上小汽车、住上大房子,全靠蒜头子。”赵方斌扔一瓣蒜入嘴,边嚼边笑,“当然,这少不了您老书记的功劳。”
1978年底,韩允其当选崔口村党支部书记。当时,个别村民在自留地零星种大蒜,引起他的注意:村里沙壤土多,适合种蒜,算下来一亩地能产3000斤。于是,在一次村民大会上,他鼓励村民多种蒜。
哪知,不少村民听后信心不足:“就咱这土地条件,收成向来很低,种蒜难道就能行?”
韩允其转而引导村里党员带头,赵方斌便是其中之一。他试着在自家6亩地里种上大蒜,当年亩产便达3000斤,赚了6000元。
眼见成效不错,很多村民动了心。韩允其趁热打铁,采取党员带头、分片包户的形式,在全村推广大蒜种植。
本世纪初,崔口村成立山东省金乡县东运集团,建冷库、扩规模,变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为集约化规模种植;建立“企业+村集体+农户”利益联结机制,村集体和村民分别以集体土地和承包土地入股,人人持股,集团公司每年拿出不低于三成的盈利用于分红。
去年,崔口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0万元,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.6万元。村里盖新房、建学校、开展环境整治,村容村貌变了样。赵方斌感慨:“靠着小蒜头,生活变化大。”
崔口村种蒜致富的消息传开,周边村庄纷纷效仿。金乡县顺势推广规模化种植,大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。截至目前,全县常年种植大蒜70万亩,带动周边区域种植大蒜超过200万亩。
扩大规模,靠示范带动,也靠机械“开路”。“大蒜钱,不好拿,不是跪着就是爬。”赵方斌说,“过去,种蒜是个苦力活。”
为啥这么说?赵方斌比画着介绍:“种蒜常要猫着腰,弓着背,拿个铁耙刨蒜沟,把蒜瓣一粒粒栽进沟里,再埋上土。一亩地要栽2万多粒蒜瓣,长时间蹲着,腿受不了。我们要么把小马扎绑在身上,要么不停地换姿势,跪着、爬着向前挪。一天下来,腿关节直疼。”
- 2024-12-22 “狂飙”两年,大语言模型已至拐点? _光明网
- 2024-12-22 “狂飙”两年,大语言模型已至拐点? _光明网
- 2024-12-22 七星长沙地级市长沙麻将扑克字牌房卡端14子游戏
- 2024-12-22 七星娄底麻将扑克字牌房卡端9子游戏+亲友圈乐豆
- 2024-12-22 中国拟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 加强对网络不正当竞